找到相关内容28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1)

    才能利他,自己舍心等尚未成就,何能真正利他?别人借钱不还,或许是家庭贫困,或许正有急用,或是有其它原因,怎知他一定是赖债占便宜?如果确知其本人本质如是,则为利他故可以索还。  四、须弥山依经说证初果以上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6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

    、受念住、心念住、法念住。   四圣谛:苦圣谛、苦集圣谛、苦灭圣谛、苦灭道圣谛。   四静虑:初静虑、第二静虑、第三静虑、第四静虑。   四无量:无量慈心、无量悲心、无量喜心、无量舍心。   ...

    林崇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647084.html
  • 略论菩萨自利与利他

    增长善法,转以化人才是慧业,能够自利利他。在《别译杂阿含经》中佛也曾说:“优婆塞具足十六法,名为自利利他”,即:  自生信心,教人令得;自行受持,教人受持;自行舍心,亦复教人令行舍心;身自往诣僧坊、塔、...a~b):“复次,智慧福德大集故,烦恼微少,不能遍覆菩萨善心。复次,深心者于众生中得慈悲心、不舍心、救度心,于诸法中得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、毕竟空心,乃至佛不生佛想,涅槃想,是名深心清净。深心清净故能...

    释本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2547581.html
  • 吴汝钧著: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(1)

    讨论修的第二面意义方面。智顗说:  若行者知心及物如梦,所见皆无有实,是于一切所有,悉能舍离。常自觉识,不令悭着想起,亦当回此清净舍心,遍施众生,是时名修净施之心。因是心故,则能趣向檀波罗蜜。若行者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5847619.html
  • 《长阿含经》和《长部》的核心教导

    禅,于现法中而自娱乐。所以者何?斯由精勤,专念不忘,乐独闲静,不放逸故。彼以慈心遍满一方,余方亦尔,广布无际,无二、无量,无恨、无害,游戏此心而自娱乐;悲、喜、舍心遍满一方,余方亦尔,广布无际,无二、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647813.html
  • 安宁疗护的佛教用语与模式

    得失(舍心)。如此的“四无量心”,有无量的力量克服种种痛苦,发散无限的喜乐,超越利害得失,值得大家平时学习,随时运用。   [参考书目]   1. Thiroux, 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2649240.html
  • 大菩提乘(一)

    只有决心不受动摇者才能持恒地致力于为 他人的福利奋斗。  在慈之后即举出舍:  一、因为舍净化了慈;  二、为了显示在提供他人的福利时,若遭受他人的 折磨也须以舍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449272.html
  • 密宗法义精要序(1)

    重在贪,或无舍心,感此大苦。初要发心不贪,中思其苦恼,后当思彼等为过去父母发愿尽度,并以功德回向也。   二、空中精怪妖魔,亦此类摄,由烦恼三毒炽盛,故感此报。亦或因故惨死,七日后复现恶相,欲寻替身,...放生、布施、持戒清净,对治身三业。以诚实、和合、善柔、正语或念诵,对治口四业。以舍心、慈悲、正信,对治意三业,此十白业也。修人天者,可感人天之报,如发菩提心,以此回向众生,不着三轮相,即为大乘果矣!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049286.html
  • 巴利文词汇集

    般若、精进、忍辱、实语、决意、慈心、舍心。经常为他人利益而修习的德行。波罗蜜-圆满;完善。在此指从前所做过的善业,尤其指修行佛法的善业。   十恶业:一是杀生,也就是杀害其它生命。二是偷窃,拿了人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9.html
  • 真言教义汇集 (下)

    过程,《首楞严经》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和分:   空无边处──  若在舍心,舍厌成就,觉身为碍,销碍入空,如是一类,名为空处。   识无边处──  诸碍既销,无碍无灭,其中惟留阿赖耶识,全于末那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350406.html